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世界华人全球网-阳光分享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头条 新闻 军事 政治 国际 娱乐 明星 测试 视频 时尚 教育 旅游 法律 交友 翻译 交易 情感 创新 美食 健康 趣事 历史 案例 学习 黄页 影视 科技 视角 连载 财富 研究 工程 分享 灵动 商机 生产

重磅数据即将公布!多省份已作部署,释放新信号

2024-3-3 06: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96| 评论: 0|来自: 世界华人全球网

摘要: 重磅数据即将公布!多省份已作部署,释放新信号

 来源:北京青年报

  撰文丨董鑫 余晖 高语阳 李岩

  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开幕,国务院总理将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如何设定?

  这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中国经济走出复苏曲线

  回望202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自然灾害频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等多重挑战,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

  •   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

  •   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部分指标增速放缓;

  •   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

  •   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量超过6万亿,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GDP同比增长5.2%,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了30%,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对于2024年的预期,今年1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直言:

  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还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高质量发展三大动力源

  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增长动力?

  重点区域“挑大梁”。

  作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源,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到52万亿元,超过全国40%。

  京津冀地区GDP超10万亿元,增长5.1%。2024年,北京、天津、河北的GDP增速目标分别设定为了5%左右、4.5%左右和5.5%左右。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个年头。

  北京要以“新两翼”带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落实北京与雄安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政务服务同城化,加快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天津要在年内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落地项目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河北要加快第一批央企总部、高校、医院等项目建设,衔接落实第二批疏解实施方案。

  长三角地区GDP迈上30万亿元新台阶,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4%。2024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GDP增速目标分别为5%左右、5%以上、5.5%左右、和6%左右。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

  新的机遇已经到来。3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强化政策支持和改革赋权,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02万亿,其中深圳增速最快,达到了6%。

  2024年,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广东的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这意味着,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4万亿元。

  向新质生产力要新动能

  重点领域有布局。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年初,各省份召开地方两会,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

  •   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京提出,要加快机器人产业园、生物医药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辽宁提出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黑龙江提出,聚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浙江和江西还明确了具体的增长目标。

  浙江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江西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航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一产一策”强龙头、补链条、壮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8%以上。

  •   未来产业新赛道

  天津提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与超算、生物制造、生命科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深海空天、通用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山西提出,布局发展高速飞车、绿色氢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内蒙古提出,未来产业要聚焦低碳能源、前沿材料、未来网络、空天、生命与健康等五大领域和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算力网络、卫星通信导航、生物育种等八大方向。

  河南、四川还要打造“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河南提出,拓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氢能储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积极开辟新赛道,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四川提出,谋划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生物经济先导区。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辽宁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进20个以上5G工厂、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500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

  山东提出,加快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

  2024中国经济发展目标即将揭晓。

  如何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的目标?

  中国将以积极的政策、有力的行动做出回答。

  资料| 新华社、中新社等

责任编辑:张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