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世界华人全球网-阳光分享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头条 新闻 军事 政治 国际 娱乐 明星 测试 视频 时尚 教育 旅游 法律 交友 翻译 交易 情感 创新 美食 健康 趣事 历史 案例 学习 黄页 影视 科技 视角 连载 财富 研究 工程 分享 灵动 商机 生产

学习进行时|神奇“中国草”,习近平“代言”二十余年

2021-11-28 09: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653| 评论: 0|来自: 央视网

摘要: 【学习进行时】小小“中国草”,情牵万里长。20多年来,在习近平同志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从福建出发的神奇“中国草”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 ...

学习进行时|神奇“中国草”,习近平“代言”二十余年

新闻频道 来源:新华网 2021年11月27日 19:52A-A+

原标题:学习进行时|神奇“中国草”,习近平“代言”二十余年

  新华社记者 邰晓安 庞梦霞

  【学习进行时】小小“中国草”,情牵万里长。20多年来,在习近平同志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从福建出发的神奇“中国草”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带您感受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惠民生的深意。

  “没有树挺拔,没有花香,但菌草能变出山珍。”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说。

  菌草被很多国家的群众称为“中国草”“幸福草”,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一件关于“中国草”的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林占熺正是热播剧《山海情》中“凌教授”的原型。

  1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20多年来,在习近平同志亲自关心和推动下,这株从福建出发的神奇“中国草”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的菌草。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太平洋岛国:“中国草”走出国门首站

  菌草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当时,期待致富的群众砍树种菇,导致菌林矛盾突出;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能够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成为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农业技术之一。

  太平洋岛国巴新,就成为菌草技术走出国门的首站。接到委派任务的林占熺在当地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技术重演示范试验。这张拍摄于1998年的照片,记录了当年试验获得成功的现场会盛况。

  图为1998年,在巴新的菌草技术重演示范试验成功现场会现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供图)

  林占熺回忆,当时巴新东高地省仍处于刀耕火种的部落经济,当地百姓对寻找摆脱贫困的道路非常渴望。他们很好奇,漫山遍野的野草,怎么就能变出解决温饱的食物?当时的现场会大约来了6000人,很多巴新群众甚至步行三天三夜赶到现场。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与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在福州签署了菌草等技术援助协议,林占熺再次受命前往巴新。

  为了让菌草能够适应巴新的自然环境,林占熺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对菌草技术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为了真正造福巴新穷苦百姓,他的团队把这一现代生物技术简化、简化、再简化,直到没受过太多教育的农民也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在当地艰苦的条件下,专家组坚持了整整8年,帮助菌草技术在巴新不断成熟。2018年,菌草在巴新创下每公顷年产鲜草853吨的纪录。受益的巴新当地百姓把菌草称作“中国草”,当地民众甚至给孩子取名为“菌草”,以感谢中国神奇菌草的援助。

  图为2020年12月17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参加中国援助巴新菌草和旱稻技术项目第9期培训班的当地民众展示结业证书。新华社发

  今年9月,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上,巴新总理詹姆斯·马拉佩表示,菌草促进当地民众收入增加、性别平等和摆脱贫困,“菌草就是我们的脱贫致富草”。

  一株草,二十载,造福百余国

  林占熺的女儿和助手林冬梅陪伴父亲走过全球许多国家。她认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很相似,正处于从贫困到温饱的阶段,人民对食品有更高要求,畜牧业对饲草的需求大增,出现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矛盾。

  而菌草生长快、适应性强、管理简便还有利于保持水土,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用于快速减贫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处沙滩上栽种的用于防风固沙的菌草。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对于这株“脱贫致富草”,习近平十分看重,亲自持续推动菌草技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

  在19日的“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讲到,“我当国家副主席以后,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继续推广菌草。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领导人的推动、中国专家的拼搏奉献,让菌草从一国到百国。目前,林占熺团队已选育菌草48种,能生产56种食、药用菌。而且,菌草不仅可以养菇致富,还可以治理风沙,饲养牛羊,甚至用于发电造纸。

  迄今,中国已在国内外举办270期培训项目,培训学员上万人,传播推广菌草技术的语言多达18种。

  菌草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功播撒了希望的种子,改变了许多家庭的贫困面貌,拓展了许多落后地区的产业路径。

  图为2006年4月,南非一家菌草合作社的群众展示收获的菌草平菇。新华社发(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供图)

  斐济的菇农苏妮塔·玛鲁通过菌草种菇获得超过1000斐济元的收入,该国的菌草种植面积超过500公顷,被称作“岛国农业的新希望”。

  莱索托的农户莫托梅洛用菌草养牛,他说菌草长得很快,牛的产奶量很大,而且能够保持水土。

  卢旺达的艾玛纽尔·阿希玛纳起初从中国专家那里学习菌草技术,后来自己开设菌袋生产车间并雇佣工人。他说,因为菌草,自己能为孩子支付学费并为邻居提供工作岗位了。

  菌草成为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项目之一。

  2020年4月18日,林占熺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发言。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菌草项目遍布多个农村地区。省长西赫莱·齐卡拉拉援引中国古语形容菌草技术援助的价值:“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惠民生:“一带一路”最深的共情

  “天底下的老百姓都想把日子过好,这就是最深的共情。我们不去比拼援款多少,比的是更适用的技术,更好地解决百姓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林占熺说。

  这,正是林占熺团队多年来对“一带一路”惠民生理念的真切感受和身体力行。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使更多国家和人民获得发展机遇和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惠民生”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2018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在几天前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叮嘱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算一算,项目里有多少直接体现了民生需求。

  “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立竿见影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而美的项目,是直接影响到民众的。今后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

  总书记这一番话,令78岁的林占熺教授深受鼓舞:“希望在我还能工作的期间,使菌草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